2024年,包翠秋等代表提出关于《持续关注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》的提案,经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讨论研究,决定予以立案,转由人事处、学工部承办。
一、包翠秋等代表认为:
教育是国之大计,党之大计,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、持久的系统性工程。近年来,尽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,但教师作为学生人才培养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角色,其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。高校教师面临来自家庭生活、教学科研、职称评定、绩效考核等各方面的压力,教师群体阶段性的情绪低落、抑郁状态时有发生。如果不能及时发现、疏导、排解,不仅会影响同事之间的交流、沟通,也会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。教师群体不仅含一线任课教师,还包括辅导员、行政管理人员,教职工身心健康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。因此,从实际出发,需要持续关注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。
二、包翠秋等代表建议:
对于学校来说,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,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,舒心的工作环境也能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,促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。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,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:
1.改善教学硬件设施,营造良好的学校工作环境和氛围。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、最重要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,美化校园环境,在教学楼和教师办公楼固定地方添置自助咖啡机等,为教职工提供和谐、舒心的校园环境、工作环境,给予教职工更多人文关怀,营造团结、平等、友爱的教学和工作氛围。
2.建立教师心理档案,完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。由专业人员科学、规范地为每个教师建立健康档案,及时掌握、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。同时将新任教师心理测评作为入职查询的必要环节,并形成长效追踪机制。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上,梳理心理健康问题,建议学校定期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问卷测评,有些教师不会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,通过问卷可以及时掌握教师的心理健康动向,及时发现问题,目前学校成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,但服务对象仅为学生,教师工作部可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协同做好教师的心理测评问卷,对于发现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,及时干预,提供咨询或转介服务。
3.加强培训学习,提升教师心理健康调节水平。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或讲座,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、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,让教师增强心理健康认知,以正确心态对待各种压力,学会自我调节和排解。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或疏压活动,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、增强应对能力,让其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排出。学校可以设立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,经常开展教师参与面广的、丰富多彩的文化、体育活动,通过参加活动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,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。
4.树立导向,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。每年在教师节前后,开展最美教师、教书育人楷模、教师节表彰等系列活动,加强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,切实关心教师工作生活;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,进一步营造尊重教师、理解教师、支持教师、关心教师、爱护教师的良好校园氛围,教育引导学生感念师恩、礼敬教师,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、成就感和荣誉感,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三、人事处、学工部回复意见如下:
1.学校持续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,为教职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。学校新建成的环湖健身步道,沿线风景优美,方便广大教职工休闲散步,帮助教职工缓解工作压力,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。
2.学校聘请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来校开设专科门诊,经与心理咨询中心协商,学校人事处于2021年10月13日发布《关于面向我校教职工开放心理咨询专家门诊的通知》(教工函〔2021〕47号),明确了预约方式、咨询服务时间和地点,为教职工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,方便教职工通过预约进行心理咨询,维护和促进我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。我们将进一步会同各党总支、各分工会,将这一渠道及时告知广大教职工知晓。
3.学校相关部门不定期举办数次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讲座,例如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、女教职工心理健康及亲子沟通讲座、女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等,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帮助教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,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。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类似活动的举办力度,注重实际效果,进一步关心、关爱教职工。
4.学校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,每年开展最美教师、教书育人楷模、新时代好老师等系列推选活动,选树先进典型。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,表彰在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,以此激励全体教职工学习先进、争做先进。同时,为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工作,学校于新闻网发布教师节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事迹和照片,通过加强典型宣传,凝聚奋进力量。
因建立教职工心理档案和组织心理问卷填写涉及教职工个人隐私,为保障教职工的隐私权益,学校暂未组织开展。党委教师工作部(人事处)将会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,在确保教职工隐私的情况下,拟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、专家,鼓励教职工自愿参加不定期心理筛查、建档,并个性化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。目前需要心理咨询和干预的老师可结合《关于面向我校教职工开放心理咨询专家门诊的通知》(教工函〔2021〕47号)相关内容,由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进行心理辅导。
感谢代表们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与关注。
四、包翠秋等代表对办理回复意见表示非常满意。